2014年10月27—28日,江苏省全省文化馆馆长培训班在美丽的江海城市——南通市举行,拉开了“全省文化馆馆长培训班暨全省文化馆(站)业务干部技能展演”活动的序幕。此次培训班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江苏省文化馆和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南通市文化馆协办,来自全省13个地级市、99个县(区)文化馆馆长近12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开班仪式由江苏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束有春主持,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陆善平致辞。中国群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群文学会会长王世华出席会议。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文化馆处处长白雪华、江苏省文化馆馆长陈蜜、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蒯大申为培训班学员授课。
培训课中,陈副司长从形势、任务、工作三个方面对公共文化作了阐述: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推动文化馆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等五个角度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文化部分作了解读;从抓建设、抓管理和服务、抓活动、抓改革等四个层次对文化馆任务进行了说明;结合工作实际对2014年的文化馆发展工作作了分析。白雪华处长作了题为《居安思危,提升文化馆的核心竞争力》的报告。在报告中,白处长首先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运用公共文化理论对公共文化产品进行了准确界定:公共文化产品有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之分,提供公共文化产品要注意提供主体的多元化,而文化馆提供的只可能是纯公共文化产品。其次从文化馆的政治宣传教化功能、文化馆服务网络的便捷性、服务内容的多彩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四个方面对文化馆的角色定位、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的建立作了说明,对文化馆站建设的标准实施以及评价结果、文化馆免费开放政策、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建设等方面都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如何提升文化馆的核心竞争力,他指出:要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文化馆要具有原创能力;文化馆要加强制度设计,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加强馆站内涵建设;文化馆要打造群众文化品牌;要加强群众文艺团队的培育,引导他们向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发展;还要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陈蜜馆长则主要针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二字作了阐述,并就江苏省文化馆近几年的工作情况作了一次全方位的“汇报”,并提出了文化馆务必要拓展服务项目、打造数字服务、提升服务空间、丰富服务内容、多样服务方式的发展要求。
28日上午,蒯教授作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讲座。蒯教授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有自己独到的解读,他指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价值基础;现代基本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特性是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从基本文化理念层面、制度建设层面、现代新技术运用层面等三个层面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了阐述,他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社会公共交往,促进社会共识、培养现代公民、培育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建立法治框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推进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对文化的根本功能和核心价值、群众的文化需求等方面,蒯教授都作了阐释。针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蒯教授概括为五条三十五个字:服务目标均等化、供给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民主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管理体系法治化。
束有春处长对本次培训作了总结,并对全体文化馆长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加强交流,不仅要加强横向交流,更要加强纵向交流,让艺术的生命力在交流碰撞中显得更加精彩;二是要加强学习,不断用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三是要加强研究,真正明确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关的概念和内涵,尤其是免费开放与免费服务、基本服务与非基本服务、服务体系与服务概念、文化馆与文化站及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与农家书屋等五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加强指导,做到宏观指导与微观指导相结合。
在随后的几天里,将进行全省文化馆(站)业务干部技能展演活动,活动包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考核、群文活动策划文案比赛、美术书法摄影展示,以及曲艺专场、音乐专场、戏剧专场、舞蹈专场的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