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培训 / 培训资讯

徐州文化馆 | “艺起童行”困境儿童暑期研学营活动温润童心

202408-30

7221730381213_.pic_hd.jpg

7月份以来,徐州文化馆举办了一系列“艺起童行”暑期研学营活动,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公益培训课。



其中,于8月12日至23日两周,专门开设了针对困境儿童的美术课程和非遗手工课程,以爱心温润童心,营造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儿童的浓厚社会氛围。


“艺起童行”暑期研学营是江苏省文化馆面向少年儿童创新打造的公益性暑期文化活动品牌,2023年入选“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为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今年暑期,江苏省文化馆联动全省13个设区市30家文化馆,共同开展“艺起童行”暑期研学营活动,推动全省文化馆构建青少年美育共同体。

8月12日是徐州文化馆七彩的夏日——“艺起童行”暑期研学营针对困境儿童开办的美术课的第一课。由徐州市益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组织联系的16位困境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于徐州文化馆开启了为期5天的美术课程。



担任美术课教师的是徐州文化馆美术书法摄影部从事美术教学工作20余年的马天真,助教由徐州市益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云栖童心”——云龙区特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负责人郑洁担任。



课程内容是先用胶带在画板上贴若干长条,然后用笔刷蘸丙烯颜料把画布涂满,撕掉胶带露出斑驳效果,再在画布上临摹昆虫标本。富有经验的马天真老师和颜悦色地说:“小朋友可以画得像,也可以画得不像。” 



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一样的参照物被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们画出各种不同,留下肆意的笔触。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充满了成就感。随后几天的课程中,大家在马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小船、山坡、海洋的创作,体验了拓印。

7251730381316_.pic_hd.jpg

8月19日是非遗手工课程的第一课。从铜山新区赶来的两位青年老师教孩子们动手制作非遗捻纸画。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大家先将彩色纸条穿在一根长针鼻中,再卷成小卷,捏成花瓣状。一堂课下来,一枝枝带叶的立体花朵被成功“卷”出。

7261730381325_.pic_hd.jpg


喜欢画画的小阳来自监护人“双残”家庭,陪同他来的奶奶说:“文化馆的公益课让小阳很开心,学得可认真了。”宁宁有轻度的孤独症,在妈妈的陪伴和老师的教导下,她完成了一幅又一幅作品,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为期两周的课程中,来自云龙区的数十位困境儿童在徐州文化馆留下了快乐的时光。益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郑洁感慨:“徐州文化馆的老师既专业又充满爱心,给孩子们提供了高水平的美育服务和交流、展示、发现自我的平台。”




“艺术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徐州文化馆社会艺术教育部主任刘勤介绍,在青少年美育工作推进过程中,徐州文化馆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接下来,文化馆还将继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努力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点亮孩子们的心灵之灯。